欢迎访问亚洲经济网!
会员投稿   |   注册   |   登录   |   多语言切换

特写丨烟火深处的“白大褂”

发布时间:2025-05-16    来源:本站

特写丨烟火深处的“白大褂”(图1)

今年4月,廖孝军被评为2024年度“最美基层好医生”。

没有高谈阔论,没有惊天壮举。

廖孝军的故事,藏在患者挺直的腰板里,藏在锦旗卷起的毛边里,藏在小巷清晨的每一句“廖医生早”里。

岳阳市岳阳楼区建湘路许家坡,清晨,菜场的吆喝声穿透薄雾,在小巷里回荡。

“咔嗒——”巷子深处,谢家兰卫生站的大门缓缓打开,白大褂往身上一披,廖孝军开启了一天的工作。

把别人的痛,揉进自己的命

穿上白大褂的廖孝军,似乎与巷子中烟火气格格不入,却又像一枚钉子,牢牢扎进这条巷子十多年。

几十平方米的卫生站,没有高端仪器,没有电子叫号屏,一个治疗室、几张病床、一排药柜等设备,就构成了“最美基层好医生”廖孝军的日常战场。

见彼苦恼,若己有之。

所谓“最美”,不过是将心比心,把别人的痛,揉进自己的命。

廖孝军今年50岁,皮肤黝黑,精神头足。其祖父和父亲是乡间骨科郎中,他从小闻着药草香长大,从卫校毕业后,大隐隐于市,做起了社区大夫,专攻顽固性疼痛。

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、股骨头坏死……这些“沉默的慢性杀手”让无数人直不起腰、迈不开腿。

“基层患者忍痛能力超乎想象,但他们不该一辈子受折磨。”廖孝军说。

他独创正清风痛宁注射疗法、非遗排瘀疗法、筋膜松解疗法,将中医与现代医学融合,让患者重新挺直腰板。

挂满诊室的锦旗,每一面背后都是一段重生的故事。

一个周五早晨,80岁的刘琼辉拄着拐杖挪进诊室。“廖医生,救救我……”老人攥住他的手,声音发抖。剧烈的疼痛,让老人的腰蜷成“虾米”,右腿几乎拖地而行。

廖孝军急忙扶老人坐下,递上一杯热水,和声细语地安抚:“您先别急,慢慢说。”

刘老跑遍了大医院,但收效甚微。有段时间,他的肩、腰、膝轮番“造反”,夜里疼得不敢翻身。“晚上翻身,腰就像要断了一样疼,肩膀也不能侧着睡,骨头缝里直冒凉气,整夜都睡不好,心里急得慌,真怕余生都要在痛苦中度过。” 刘老说。

根据老人病情,廖孝军制定了中西医结合、整体与局部兼顾,并配合免疫疗法的治疗方案。老人肩部的活动障碍大幅改善,原本疼痛难忍的膝关节,如今也不再阻碍他行走。

特写丨烟火深处的“白大褂”(图2)

廖孝军在为患者看病。

既看得见破洞,也摸得着针脚

被“富贵包”折磨多年的大姐,因鼻窦炎导致头痛欲裂的年轻小伙……每一个走进卫生站的患者,都急切地想摆脱病苦。

患者急,但自己不能慌。

“基层治病要像老裁缝——既看得见破洞,也摸得着针脚。”他总说。

每次碰到这种受病痛影响,精神状况糟糕的患者,廖孝军以柔克刚,用温和言语、轻柔动作,迅速稳住他们的情绪。

但仅仅靠这些还不够,患者拥有知情权,作为医生有必要讲清患病的原因,这样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包袱,更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。

多年行医经验让廖孝军深知,如果患者缺乏对医生的信任,治疗效果可能打折扣。

为了讲清患者疼痛的原因,他为手机装上了科普APP,利用3D解剖模型给患者展示病因:“你看,这节腰椎压迫神经了,所以腿麻”“长期看手机,颈部前屈姿势会破坏颈椎生理曲度,引发供血不足及神经根受压,表现为头晕等症状”……

卫生站辐射的居民区,住的都是老街坊、老邻居。他们把卫生站当成了自己的家,但凡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,都会来请廖孝军看看。

然而,廖孝军并非对所有的病患都来者不拒,他会在接触患者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,哪些病自己可以搞定,哪些病要赶快送大医院才行,免得耽误病情。

“您这病得少打麻将,多晒太阳!”“以后要少看手机,多运动”……在患者眼里,廖孝军像邻居大哥,絮叨却暖心,为社区居民健康撑起了一片天。

有人问他为何不去大医院工作?他指指满墙的锦旗:“这儿的患者离不开我,我也离不开他们。”

十多年了,小巷不少建筑拆了又建,摊贩换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,唯有卫生站岿然不动。在烟火深处,默默托起无数人的“生之尊严”。

作者:吴公然



编辑:admin

【返回列表】